admin 发表于 2020-2-19 22:28:07

80000元 《建筑师》杂志 · 2020「天作奖」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 2020-09-08

http://www.1zj.com/uploadfile/2020/0219/20200219102807463.jpg
中文版丨Chinese

【竞赛题目】
自然地景的建筑
【出题人】

王维仁
  王维仁建筑研究室主持人
  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
【题 旨】
当下全球建筑共同面对的关键性挑战是:建筑和人如何与自然共生。数百年来发展模式经济对自然的无尽消费,当森林逐渐开垦为农田再转变为建筑,在气候暖化生态环境日益脆弱的危机中,建筑和人该如何与自然共生?面对全球资源剥夺与社会公正的挑战,建筑应该如何尊重人与社区、自然与生态,反映一个资源循环共享的社会?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建筑与城市扩张的数量与速度,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当我们逐步将阡陌交通的农业地景与小桥流水人家的文化地景,改变为千篇一律“三通四平”的规划用地条件,无论我们增加多少绿建筑和日照间距的规范指标,我们距离自然生态的建筑理想,其实是越来越远了。继承了自然哲学与文人山水的文化,面对21世纪的全球生态与环境危机,作为发展先锋的中国新建筑,除了规模、技术与形象,能对世界建筑环境的永续发展提出什么样的论述?
  地景的建筑让地景与建筑成为整体,强调以地质地形、风水水文、植物与有机生命共同形成的生态关系。超越以观赏为主体的园林景观建筑,地景的建筑让建筑成为能反映自然与生态、生产与人居的人文地景。地景的建筑同时也是建筑地景与景观建筑,建筑不但对地形等高线的高程变换保持敏锐,理解地表和地下的水流变换,掌握阳光阴影的移动与四季风向的变化,同时也对大树与林木、虫鸟与花草,保持视觉、听觉与嗅觉的灵敏。
  地景的建筑不只是重视地景形成的视觉整体,同时强调经由通风和采光、水和能源的循环,与自然生态形成的功能整合。地景的建筑同时思考与自然结合的构造与材料,探索建构的可持续合理性与诗意美学。地景的建筑经常是低层的,却也采用多层或高层作为一种策略,节约土地保育更多的自然地景。地景的建筑是现象学与感知的,是记忆和场所感的自然地景;地景的建筑反映真与善的自然美感,让简单朴质的文化成为自然生态的一部分;地景的建筑同时也强调开放公正的社会性美学,让参与的公共性成为保育自然的基础。
  在一个大约10000平‍方米范围,你能理解地景变迁与地文轨迹的城乡环境里,无论它是自然环绕的场所或是城市中局部保留的自然地景,避开不宜建筑的生态敏感区,选择一块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建筑场地,探索场所中有意义的自然元素与文化地景:山坡谷地、大树田野、溪流湖泊、虫鸟鱼蛙、农舍石墙……在这块1000平方米的建筑场地内,设计一栋或一组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不超过1000平方米,不低于两层楼高的建筑,或居住,或工作,或学习,或体验,思考如何让建筑与自然生态与地景环境共生。在设计里表达建筑空间与场地与地形、树木、水土、气候等自然元素的互动,想象朝夕与四时节气的变换,水文与风向如何在贯穿建筑,阳光与遮阴如何在建筑里游移,建筑如何遮风避雨而同时吸纳吐气。
  更重要的是,想象在一百年之后的人事更易, 建筑如何维系场所的自然地景,面对新人新事与环境永续和自然共生。
  参考阅读:
  - 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大海与生存;城市:过程与形式).
  - 凯文·林奇:总体设计(2. 场地的分析;9.感觉的形式).
  - 诺伯格-舒尔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I场所;II自然场所).
  - 弗兰姆普敦:走向批判的地域主义:抵抗建筑学的六个要点.



评审委员会主任
王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
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建筑师》杂志编委会主任


评审委员
庄惟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兼总建筑师
王维仁
王维仁建筑研究室主持人
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

李存东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总监

童 明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上海梓耘斋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董 功
直向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伊利诺大学杰出教授

张鹏举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李少云
广州市天作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设计总监

李 鸽
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建筑师》杂志主编


奖项设置
一等奖 1名 奖励证书 + 捌万元人民币整
二等奖 2名 奖励证书 + 伍万元人民币整
三等奖 5名 奖励证书 + 壹万元人民币整
佳作奖 10名 奖励证书 +《建筑师》全年杂志六期



【作品提交】
提交内容:
1. 参赛图纸(jpg格式):表达1000平方米场地设计的总平面图,表达10000平方米范围的环境关系图,表达场地建筑与自然地景的剖面透视图,表达空间形式与地景关系的模型图纸或照片,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作者认为必要的表达设计理念和策略的其他图纸或照片等,以及500字以内的设计说明。以上各图及设计说明均须安排在一张竖向构图、A0尺寸(1189mm×841mm)的图纸之内;图纸比例自定;图面表现方法不限;参赛图纸保留高精度,分辨率控制在300dpi以上。
2. 设计说明(word文件):控制在500字以内。
3. 作者信息回执表(excel文件):请通过《建筑师》杂志官网系统“下载专区”下载
(http://thearchitect.cabp.com.cn/ch/index.aspx)。
4. 原创声明(jpg格式):请通过《建筑师》杂志官网系统“下载专区”下载
(http://thearchitect.cabp.com.cn/ch/index.aspx),打印、手写签名后,回传扫描件。
5. 在校证明(jpg格式):可证明参赛者在校身份的学生证或院校盖章证明文件。
6. 图纸打印费用截图(jpg格式):本次竞赛均提交电子版,参赛评图图纸由主办单位统一打印,图纸打印费用需由参赛者支付。支付后在物流信息中获得三位数字的【参赛编号】,该参赛编号将于提交作品时使用。付款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提交作品时附缴费截图;务必先下单获取【参赛编号】。

http://www.1zj.com/uploadfile/2020/0219/20200219102807162.jpg
提交方法:
请将全部提交内容通过“附件”发送至竞赛官方邮箱thearchitect1979@cabp.com.cn。邮件及附件统一命名格式:【参赛编号】所在院校-姓名-联系电话。

截止日期:
2020年9月8日17:00前(以邮件发送时间为准,主办方会在截止日期之后统一发送确认邮件)。

参赛资格:
在读的(含2020年毕业生)全日制大学本科、硕士或博士生,不限国家和地区。

评 审:
2020年9~10月于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举行,评选出的入围作品将同期在本平台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

公 布:
评审结果将在公示结束后及时公布;获奖作品及评委点评,将刊登于2020年出版的《建筑师》杂志上。

其 他:
1. 每组参赛作品的作者不得超过三名,指导教师不得超过两名。参赛作者必须为在校的大学本科生、硕士或博士生,如发现不符者,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2. 本次竞赛无需报名,不收取参赛者报名费或注册费;确定提交参赛作品方需提交图纸打印费用。
3. 本次竞赛无实际场地和具体任务书的详细要求,可根据条件自行拟定。(注:提醒参赛者,在方案设计之前,请务必仔细审题,并严格按提交图面中的各项要求完成图纸绘制。1000平方米场地设计的总平面图,10000平方米范围的环境关系图,场地建筑与自然地景的剖面透视图,空间形式与地景关系的模型图纸或照片,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上图纸均需在图纸中表达,否则图纸将视为无效。)
4. 参赛作品不得一稿两投。
5. 参赛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出版权归《建筑师》杂志所有。
6. 参赛作品不得侵害他人的著作权,不得使用复制、拷贝自其他杂志、书籍、网络的图片内容,如有发现,一律取消其参赛资格。
7. 竞赛相关咨询:可加入QQ群“建筑师·天作奖竞赛群”进行交流(ID:775343930),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
http://www.1zj.com/uploadfile/2020/0219/20200219102807378.jpg
(长按识别二维码)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建筑师》杂志官网,获取【作者信息回执表】和【原创声明】。


【执委会大赛秘书长】
李 鸽
《建筑师》杂志主编


【执委会联络委员】
陈海娇、刘川、柳冉

【联系电话】
010—58337043 / 7115 / 7029 / 7105


主办单位

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建筑师》杂志社
广州市天作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80000元 《建筑师》杂志 · 2020「天作奖」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 20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