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网-全球征集论坛

标题: 2000元 首届“蓝色经典.梦之蓝”杯华语诗歌大赛征稿 [打印本页]

作者: 全球发布2018    时间: 2019-1-10 15:49
标题: 2000元 首届“蓝色经典.梦之蓝”杯华语诗歌大赛征稿
首届“蓝色经典.梦之蓝”杯华语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一、征稿主题
    在中国的传统与现代文化中,诗与酒形影相伴,二者的结合好比才子配佳人,有一种天作之合的缘分。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以诗言志”渗透到所有社会实践中;同时,中国又是一个盛产美酒的国度,酒的文化源远流长,饮酒赋诗的活动存在于社会的不同阶层。文人雅士饮酒品诗的偏好,注定了中国诗歌与酒之间有着不解之缘,中华民族文化,少不了酒与诗歌的交集,其中所碰撞出来的故事,广为流传。从某种意义上说,酒文化对中国诗歌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影响力贯穿着整个中国诗歌的发展历史,流传下来的诗酒名篇不计其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为了传承与发扬诗酒文化,助推汉语诗歌的发展,经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特举办首届“蓝色经典.梦之蓝”杯华语诗歌大赛。大赛面向所有华语诗歌创作者征稿。应征稿件能兼顾诗与酒的关系最好,当然,也不会局限于此,参赛自由,主题自由。
二、征稿要求
1、作品应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不涉及政治敏感话题、不涉及黄赌毒内容。
2、体裁为现代诗歌、古诗词作品。
3、每位参赛者投稿不超过3首,总行数不超过100行。每人限投一次,多投无效。
4、署名使用本名或常用笔名,杜绝抄袭、套改或化名多投。参赛作品须为原创作品,且未在公开报刊发表过。不侵犯任何他人著作权,因侵权引发的后果,由投稿者承担全部责任。
5、不收参赛费,不退稿,请作者自行保留底稿。
6、组委会对所有获奖作品享有版权,可复制、修改、翻译、发行、演出、使用。(组委会对所有未获奖作品,不涉及版权。)
7,所邀评委不能参赛。(为了奖项产生的公正性,本次大赛作品不署名推荐给评委打分,初审复审评委暂不对外公布。)
三、奖项设置与评审办法
由承办方邀请专家组成终审评审委员会,对所征集的作品进行评选,力求评选公平公正,欢迎社会各界监督。具体奖项及奖金设置为:
一等奖1名,奖金各2000元;
二等奖2名,奖金各1000元;
三等奖4名,奖金各500元;
优秀奖10名,奖金各200元。
以上所有获奖者均颁发获奖证书。
网络人气奖3名:第一名奖金1000元,第二名奖金600元,第三名400元。此奖必须在诗歌质量过了初审之后,达到规定的点击量与点赞数方可获得,网络人气奖可以和专家评定的等次奖项重叠。
终审评委:
敬丹樱    《星星》诗刊选稿编辑
黄玲君    《诗歌月刊》编辑部主任
白小云     《扬子江》诗刊编辑部主任
老彦娟     《简》诗刊主编
参赛稿件,一二审通过后,不记名交由终审评委打分,产生所有奖项(网络人气奖除外)。
四、征集方式
1、请诗友在《西部作家》诗歌版发帖投稿。注明“参赛”。
2、文稿统一为宋体5号字,所有标题加粗,所有标题下空2行;请留详细地址、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微信号等联系方式。资料不全,视为无效。
3,参赛者请关注《简》诗刊公众号,所有应征稿件将在那里公示并接受网络投票。
4、作品需原创首发
5,联系人:张老师,电话:13910993631。
五、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19年2月19日为赛事征稿时间(以发送邮件时间为准)。
六、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苏酒集团(洋河.双沟)河南固始分公司
固始县作家协会
承办单位:
《简》诗刊编辑部
苏酒集团固始代理商.固始刘侠酒业责任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河南广播电视台映象网信阳频道
《西部作家》编辑部
七、颁奖
拟于2019年4月颁奖。颁奖活动将在固始县举行,相关事宜另行通知。
八、其他事项
1、获奖作品将由《简》诗刊纸刊集中选发。
2、相关活动信息将在映象网、新浪博客和相关微信公众号发布,欢迎转发。
蓝树叶扣扣群指定收稿人:琼华连株QQ867869304(请大家仔细阅读赛事广告,投稿时留下详细联系方式,以便联系)

                                                                苏酒集团(洋河.双沟)固始分公司
                                                                 固始刘侠酒业有限公司
                                                                 《简》诗刊编辑部

https://mp.weixin.qq.com/s/bellXXJ_eghM-qE9whcw2g








欢迎光临 征集网-全球征集论坛 (https://bbs.1zj.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