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网-全球征集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000元 “西湖李家·田园诗荟”全国古诗征集大赛 2026-02-28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99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进贤县前坊镇西湖李家村始建于明代初期,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厚重历史的古村,位于青岚湖与军山湖之间,山水相济、田园秀美,人文底蕴深厚,生态资源优越,乡风民风古朴,具有“古村神韵、田园稻香、塘中莲藕、山间鹭翔”的独特景观。该村2016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1年入选江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并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中国幸福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单位”等称号。特别是近年来,该村抓住南昌市推进“两整治一提升”行动的有利契机,以打造共同富裕样板村为目标,按照“文旅驱动、特色农业、三产联动”的发展思路,在推进产业融合激活产业经济方面多管齐下,先后建成农博馆、楹联馆、德胜楼等文化景点,并与湖南韶山村缔结“友好村”,协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和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通过大力发展文旦柚、猕猴桃种植产业和乡村餐饮、住宿,以举办“金秋文化经贸活动月”为平台,迈开订单农业的路子,拓宽农产品销路带动村民增收;持续推进文化赋能乡风建设,连续多年举办重阳慈孝大会、端午龙舟赛、中秋烧塔、板灯龙舞等传统,用中华优秀传统习俗守护文脉,感召民心,家风民风不断向好发展,广大村民主动参与村容村貌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较好地带动了基层治理创新与共建共享。西湖李家村是江西省和南昌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体实践中的一个典型缩影,其“文化+生态+产业”模式被纳入全国人大代表的共同富裕调研案例。
为大力唱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依据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文艺赋美乡村”行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系列指示要求,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特举办“西湖李家·田园诗荟”海内外古诗征集大赛,诚邀当代古诗达人,以笔为椽、以韵为墨,或绘湖光山色之灵秀,或叙千年文脉之绵长,或赞躬身奋斗之赤诚,或咏时代焕新之华章,为西湖李家留下隽永佳作。有关事项如下:
一、组织单位
1.指导单位
中国楹联学会
2.主办单位
南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江西省诗词学会
江西省楹联学会
3.承办单位
南昌市诗词学会
南昌市作家协会
南昌市楹联家协会
进贤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进贤县前坊镇人民政府
二、征集主题
来稿以西湖李家为主题,多角度展现西湖李家独特的自然风光,厚重的人文历史,人民的奋斗精神和新时代的发展建设成果。
三、征稿对象
全国(含港澳台)爱好古体诗、近体诗创作的人士。
四、投稿要求
1.投稿仅限古体诗和近体诗,不收新词曲联赋。
2.作品应为原创,且未在任何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发表过。
3.作品应紧扣征稿主题,内容积极向上,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4.作品应遵循古体诗和近体诗的韵律要求和文体规范,语言优美、典雅、和谐。
5.每位作者最多限投三首,多投不予评审。
五、征稿时间
从即日起——2026年2月28日止。
六、投稿方式
1. 请按创作体裁形式将作品小四号字排版,标题加粗,作品后面请注明作者姓名、联系方式、个人简介、详细银行卡号及支行名称等,以 Word 文档形式附件发送至指定邮箱。
2. 邮件主题统一命名为:“西湖李家征稿+作者姓名+所在省市”
3. 投稿邮箱:375099859@qq.com
4.联系人:
严长京 13807037001
陈   玲 15879199851
七、评审流程
由评审团队对所有投稿作品进行初步筛选,选出符合要求的作品进入复评;邀请知名诗家组成评审委员会,从初评作品中进行复评,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八、奖项设置
一等奖2名,奖金各5000元,颁发荣誉证书。
二等奖6名,奖金各2000元,颁发荣誉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800元,颁发荣誉证书。
优秀奖100名,奖金各100元,颁发荣誉证书。
入围奖100名,颁发荣誉证书。
九、其他事项
1. 获奖作品将在《南昌诗词》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展示。
2. 获奖作品结集出版。
3. 主办方对所有投稿作品享有使用权,有权对作品进行修改、宣传等。
4. 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征稿方案的所有条款,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附:西湖李家相关资料

1西湖李家简介
西湖李家位于青岚湖与军山湖之间,是一座依山傍水、具有600年历史的古村庄。全村由上李、下李、涂家三个村庄组成,有李、黄、涂、万四个姓,以李姓为主。在创建国家A级景区建设中,西湖李村围绕“古村神韵,田园稻香,塘中莲藕,山间鹭翔,农家饭菜,湖边泳场”的建设理念,着力打造旅游景点,全力开拓旅游产业。首先从打造人居环境入手,修民房375栋,一律修成马头墙,恢复徽派建筑风格。同时铺水泥路5000米,铺红石路9500米,铺红石广场23000平方米,装路灯135盏。全村车辆进出跑水泥路,村民活动走红石路。其次,打造卫生环境。村内拆除破牛栏、破猪栏、露天厕所等335间,面积450平方米。建专业养猪场3个,村内不养猪。通过改水改厕和人畜分居,消灭了蚊蝇藏身的死角。全村配有垃圾桶500个,垃圾收集点50个,垃圾运输车一辆,垃圾填埋场一个,垃圾焚烧炉两台。村民生活垃圾不落地。再次,打造生态环境。西湖李村的村边、路边、塘边、沟边、山岗、湖滩都栽满了树,共栽树50万棵,品种达10来个。村前村后种藕50亩,形成了多处荷花池。在青岚湖边建造了天然泳场,开展水上娱乐活动。对500亩的乌岗山林实施封山保护,使之成为鹭鸟的天堂。在村后建立成片的蜜桔园、香柚园、枇杷园等,山下又建造了高标准农田300亩,形成了美丽的田园风光。然后,注重打造文化底蕴。文化是全村的灵魂。李村人在创建工作中,注重传承历史文化,恢复民俗文化,弘扬农耕文化,创新节庆文化,普及现代文化。他们采取建门楼、红石桥、石头书、文化墙等形式,来传承历史文化。采取开展演戏、划龙舟、玩板灯龙等形式,来恢复民俗文化。采取建农博馆展览的形式,来弘扬农耕文化。采取集体过大年,集体祭祖先,集体中秋祭月烧塔等形式,来创新节庆文化。采取装广播、安装闭路电视、办农家书屋的方法来普及现代文化。大家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古村新貌,马头墙,红石路,碧绿水,满村树,龙灯舞,龙舟渡,采茶戏,陇西谱。如今的西湖李村,广播响,路灯亮。春天桃红柳绿,夏天荷花争艳,秋天桂花飘香,冬天天鹅戏水。青岚湖畔的乌岗山庄,既是鹭鸟的天堂,又是休闲、钓鱼、游泳和住农家屋、亲身体验农家乐的好地方。
2西湖李家历史渊源
相传在一千年之前,五只老虎发现了三只山羊,就作为猎物追捕。三只山羊为了逃命,慌不择路,一口气往西跑到了青岚湖东岸的悬崖边,下面就是深不可测的湖水,前面无路可逃,后面五只老虎就要追到身边。怎么办?山羊们想,反正是死,老虎追到了要咬死它们,还不如跳下湖去,也许有逃生的希望。第一只羊带头跳下去,拼命的往西岸游去,游到现在的南昌县塔城乡水岚洲的南端,再也游不动了,被淹死在那里。这只羊,死得最苦,后人就把水岚洲最南端的洲头取名为“苦羊咀”。第三只羊跳下去后,就朝着青岚湖的东北方向游去,游了二十多华里水路,累极了,就上岸休息。后来,这个地方就成了人们居住的好地方。这就是现在的进贤县三阳集乡政府的所在地——三阳集街。第二只白羊非常聪明,它跳下青岚湖后,往南只游了五、六华里水路,就向东拐进了一个湖叉,上岸休息。后来,这个地方就叫“白羊山”。西湖李村的始祖胜炯公,当年经商路过这里,便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认定在白羊山定居,定会人财两旺。于是在这里白手起家。辛劳耕作,繁衍后代。到600年后的今天,全村已发展到500户人家,2335人,成为远近闻名的旺族大姓。这就是西湖李村的来历。
3西湖李家主要景点
1陇西堂
相传李姓的血缘始祖为皋陶,大尧时期任大理官,以官为姓,传至九代。理征为官商朝,因纣王沉湎酒色,不理朝政,他直言进谏,遭来杀身之祸,诛连九族。其妻契和氏带着幼子利贞连夜出逃,西出散关,逃避到河南西部的伊侯之墟,饥渴难耐,食野果(李子)为生,得以活命。后来利贞年满十八岁,一是为了感谢李子救命之恩,二是为了躲避纣王追杀,三是理和李同音,逐改[理]为[李]。他便是第一个姓李的人,即为李姓得姓始祖。李姓繁衍到第五十代,家住甘肃省兰州市陇西县的李世民,当上了唐朝的皇帝,他封李姓为国姓,并下诏:天下李姓以陇西为郡望,以[陇西堂]为宗族堂号,祖堂设在陇西。因为姓李的根在陇西,所以,西湖李村就是陇西的分支。为了不忘祖宗,不忘根,更好的传承李氏文化,该村祠堂便命名为[陇西堂]。
堂内张贴了村赋、村史、村歌、村规民约、上级领导和国内外贤达名仕来村视察观光的照片等,陇西堂成为村民聚会和进行传统教育,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2红石广场
这是西湖李村村民的活动场所,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全村的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2007年春节,在这里摆了100桌年饭,全村2000多父老聚集在广场上过年,喜气洋洋。电影《命根》在这里举行开机仪式,省、市、县的领导和新闻界的朋友都来祝贺,仪式举行的非常隆重。村里一条长达2华里的板凳龙,每年正月初七、十五都在这里舞动,夜景特别壮观。为此,中央电视台专门向国外播送了新闻。此后,每年正月初一全村人都在这里过大年。
3古戏台
西湖李村自古以来,就有一个采茶剧团,演的是南昌采茶戏。每逢年节或农闲,剧团不仅在自己村里连续演几天几夜,而且附近十里八乡都会到李家来请戏班子演戏,要演到春耕前才回村种田。这个古戏台,就是在原来土戏台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建造的。台上灯光,布景一应俱全。戏台刚完工,村里就在这里演戏,戏台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4名人墙
这是村里的内围墙,分东边、中间、西边三个院落,每个院落的围墙巷道小径通幽,每道围墙都有红石门楼,100多个门楼上都刻有李氏名人的画像和生平。大家看,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画像和生平,这是诗人李白的画像和生平,这是铁拐李的画像和生平。用这种方式,很直观的宣传李氏朝朝代代的名人,传承李氏悠久的辉煌历史。
5文化墙
村庄的东、西两边的围墙,叫外围墙。总长一千米,围墙共有83个门楼。西边围墙每个门楼上雕刻的是《二十四孝》图和典故,东边围墙每个门楼上雕刻的是《三字经》。李村人采用这种方式来传承历史文化,陶冶村民的道德情操。所以,外围墙就叫文化墙。
6石头书
这是西湖李村人传承历史文化的又一形式。把村史、村规、村歌、村赋等刻在石头上,既通俗易懂,又方便观看,还美化了红石广场的周边环境。这六本石头书中,还有一本没有雕刻任何内容,这是为什么呢?请游客们自己去找答案。
7乡心亭
水塘的中间建造了一座“乡心亭”。因为西湖李村是一个人杰地灵、能人辈出的地方,许多能人巧匠常年在外创业、在外打拼,创造了一定的财富,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常言道,树有千层叶,落叶要归根。为了教育他们不要忘记家乡,不要忘记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所以就建造了这座乡心亭。就是这座乡心亭,吸引了不少的外出人员,回到家乡出钱出力,为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作贡献。
8荷花池
通过桃红柳绿的门塘红石路,漫步到前门小道上,前面就是荷花池。碧绿的荷叶衬托着粉红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在清澈的池水中。这就是提醒村民,要像荷花那样,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村里要有好环境,村民要有好形象。
9万家桥
这是一座古桥。几百年来,西湖李村的祖先靠这座桥通往田垅地岗生产劳作,西湖李村也是靠桥外的米醢(pang)子这潭活水,发展壮大。所谓“米醢(pang)子”,就是农民家里用来装米的瓦缸子。瓦缸子里的米吃了又有,天天吃天天有。米醢(pang)子里的鱼虾,天天捕天天有,捕之不尽,捉之不绝。村民把米醢(pang)子视之为村里的聚宝盆,兴旺发达的好风水。
10天鹅湖
站在万家桥上西看,天鹅湖碧绿的湖水,丰富的鱼虾,安静的环境,确实是天鹅栖息捕食的好地方。每到冬季,向南迁徙的白天鹅一队一队的降落在湖面上,整个湖面一片白,鹅声响亮,有的觅食,有的戏水,吸引了不少的游人驻足观看。
11德胜楼
在1947年,胡宗南进攻陕北,当时毛主席在撤退时为了安全起见给自己起了个化名叫李德胜,意思就是离得胜。而周恩来的化名则叫胡必成,就是革命必定成功的意思。也正因如此,毛主席也喜欢上了这个“李”这个姓氏,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取名叫做李敏、李讷。2017年底,这里和毛主席的家乡结成了友好村,两村加强了经济协作、文化交流,在基层党建、乡村旅游这些方面开展了很多合作,互学互鉴,为的就是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12毛泽东像章纪念馆
毛泽东像章纪念馆放着一万两千多枚毛主席像章,把这些像章拼成了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比如飞夺泸定桥、延安宝塔山,井冈山黄洋界、福建古田会议地址等等。
13农博馆
农博馆景区由农夫草堂、农博馆、麻利民古典家具博物馆、婚礼堂、民俗厅、工匠馆、碾米坊、榨油坊、挂面坊组成。主要是为了弘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建立的。
14农夫草堂
“农夫草堂”也是西湖李家一道风景线。占地1800多平方米,上下三层,全由红石建造。草堂建成之后,成了村里的文化艺术中心,不仅收藏了数千册图书,还藏有众多文化名家的书画作品和国际友人的题词。2013年,第四届国际楹联文化艺术节的举办,让西湖李家的“农夫草堂”享誉全国。农夫草堂上的牌匾由华国锋主席提写。
15甲第馆
甲第馆是西湖李家民宅中最豪华的民宅,甲就是一,所以,外观上青砖黛瓦,马头墙隔。进门看,深宅大院,古朴大方,比山西的乔家大院豪不逊色。厅堂里,上方的条桌上摆放的是高档的古董,景德镇古窑烧制的财神爷和观音送子等瓷雕,古老的暗红色八仙桌,太师椅,彰显大户人家的豪气。古老的宫灯,悬挂在厅堂中央,显得特别喜气。
16七铺馆
七铺馆有铁匠铺、石匠铺、木匠铺、圆木铺、蔑匠铺、裁缝铺和剃头铺。
17手工作坊
有榨油房,酿酒坊,制面坊和碾米坊。
18乌岗山
乌岗山三面环水,一面通路,总面积500亩。相传在宋末年间,朱元璋和陈友亮在鄱阳湖摆开战场,打响了鄱阳湖的争夺战。陈友亮沿湖察看屯粮地点,看中了这座山,便把军粮储存在山上。不久,这个储粮点被朱元璋的探子发现了,报告朱元璋之后,便连夜派水军秘密进山,放火烧粮。军粮烧光了,山上的树木也被烧光了,整个山全变乌了,后人就把此山命名为乌岗山。
4西湖李家发展带头人李豆罗
市长还乡做“农夫”
“无论官有多大,不论你走多远,不管你挣多少钱,总是要叶落归根的。”2010年,告别政坛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李豆罗,回到江西南昌市进贤县前坊镇西湖李家,带领当地村民建设美丽家乡。
6年来,按照“先村容,后文化,再产业”的步骤一步步推进,西湖李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的村容村貌基本形成;在孝悌文化、节庆文化熏陶下,敬老爱幼、文明礼让、邻里和睦蔚然成风;以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红红火火。
二十离家六十回,田间戴月荷锄归
20多岁离开西湖李家,从乡镇党委书记一直干到南昌市市长,最后又担任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10年1月,结束最后一场报告,李豆罗当天下午就返回家乡。 用他自己的话说:“从农民到市长,走过了40年;从市长到农民,只用了4小时。”
担任市长时,他的足迹遍及千家万户,在任上清理整治了940条大街小巷,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平民市长”。做回农民,他不是想当隐士,而是要续写40年前未尽的规划,把西湖李家建成宋朝著名词人秦观的词《行香子·树绕村庄》所描述的那样: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6年弹指一挥间,如今,走进这个青岚湖边的小村庄,马头墙巍耸,红石路蜿蜒,路旁、山冈、塘畔、湖滩,处处绿树成荫,梦想中的江南水乡不过如此。
40多年的官员生涯,李豆罗不改本色,犁田耕地、种菜打粮,样样农活都会干。回到家乡,他没有“适应期”,人生第二季春意盎然。“朴居乌岗山边,胜似隐士神仙,满眼青山绿水,更有空气新鲜,餐餐时令蔬菜,睡到太阳升天。”这句顺口溜是他如今生活的写照。
“老干部疗养,团拜活动,我一概不参加。”李豆罗说,退休就要退得彻底,他就安心在家乡做个农夫。
农村就是农村,农村就要像农村
在西湖李家,李豆罗的头衔是新农村建设总顾问。这位一辈子没脱离农民身份的官员,看到了当前农村存在的种种弊端,也找到了改变乡村面貌的思路和办法。
“别人搞新农村,是搞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我的理念是山水化、田园化、农耕文化。” 李豆罗说,“农村就是农村,农村就要像农村。”
西湖李家有600多年的历史,很多老房子破败不堪。李豆罗不搞大拆大建,而是请来精通古建的施工队,修旧如旧。400栋房子全都加了马头墙,修了红石门楼,保留了古宅的建筑风格。原本泥泞的村道,铺设了一层红石,甭管天晴下雨,均方便出行。
上世纪70年代,村里的树木砍伐殆尽。李豆罗带领村民植树造林,房前屋后、田边路旁、荒坡山地,前前后后种了50多万棵树。
“上半年水漫金山,下半年如同火焰山。”西湖李家降雨量极不平衡,十几口山塘是重要的调节器。“所有山塘水库都深挖了一遍,雨季蓄住更多的水,旱季有更多水源。既防汛又抗旱,和当前国家倡导的海绵城市理念一致。”李豆罗说。
和很多村庄一样,西湖李家以前也是人畜混居,村民的房屋周围搭建牛栏、猪圈、狗窝、鸭棚,不仅有碍观瞻,更影响卫生。改变千百年来的传统谈何容易?李豆罗和村民斗智斗勇,硬是把牛栏、猪圈等附属设施拆除了,在村外集中建牛栏8处,实现人畜分离。农户家庭建造三格式化粪池,还新建了12座公共厕所。
回忆这几年,李豆罗总结说,房屋修了一遍,道路铺了一遍,山塘水库挖了一遍,田地平整了一遍,荒山绿了一遍。当初提出“红石路、马头墙、碧绿水、满村树”,字字不落空。
传承文明,留住乡愁
数千年的农耕文化是华夏文化之魂。历时3年,足迹遍布方圆数百里,收集了3000多件展品,西湖李家的农博馆浓缩了中国农耕文化的精华。
从犁、谷耙、镰刀、水车等各类农具,到蓑衣、木桶、竹筐等各种用具;从摇篮、花床等各种寝具,到饭蒸、茶壶、水缸等各类饮食用具;从米铺、茶铺、匠铺到碾房、油坊等各类作坊,一应俱全。
李豆罗说,要让城里人来了有看头,乡下人看了有想头,老年人看了回味无穷,年轻人看了长知识。
农博馆之外,“农夫草堂”也是西湖李家一道风景线。占地1800多平方米,上下三层,全由红石建造。草堂建成之后,成了村里的文化艺术中心,不仅收藏了数千册图书,还藏有众多文化名家的书画作品和国际友人的题词。2013年,第四届国际楹联文化艺术节的举办,让西湖李家的“农夫草堂”享誉全国。
百善孝为先。在西湖李家,新修的马头墙和红石门楼上,刻上了“二十四孝”、“三字经”和“李氏名人”图像和故事,潜移默化,弘扬传统美德。“村规民约”、“文明村民八不准”陆续颁布,村史、家谱逐步完善。每年一次的“好婆媳”、“好父子”、“长寿老人”、“优秀村民”、“优秀少年”等表彰评优活动,更让敬老爱幼、和谐礼让蔚然成风。
年轻人爱过“洋节”刺痛李豆罗的心。在李豆罗的张罗下,50多年没划过的龙舟重新划起来了,30多年没舞的板凳龙又舞起来了。如今,清明节有集体祭祀,端午节有龙舟赛,中秋节有烧圣塔。最热闹的要数大年初一,早上9点开始团拜,团拜之后是评优表彰会,接下来慈善募捐和百桌年饭,下午上族谱,晚上舞龙灯,到后半夜才能平静下来。
好苦、好累、好气,好欣慰
500多户2200多人,品行性格各异,想法千奇百怪。面对揣测、质疑,没有坚强的毅力、坦荡的胸怀,像李豆罗这样没有本村户籍、田产的退休官员,很容易选择一走了之。
“好苦、好累、好气。”回想起返乡6年的各种经历,李豆罗脱口而出。
好苦,苦的是没钱做事、没人做事。“当市长时,打个电话,就有人把事情落实好。回来之后,除了几个老伙计,没钱谁也指挥不动。”因为到处筹措建设资金,李豆罗自嘲现在是南昌市最大的乞丐。
好累。“白天抓进度,晚上忙调度,半夜找思路,早上想出路。”李豆罗说,他就像一个哨兵、一只老鹰,所有项目都要盯着。
苦和累都不算什么,一些村民的不理解和无端揣测最伤他的心。有的人甚至说,李豆罗退休了在外面捞不到钱了,现在又回村子里继续贪了。
“所有资金不进西湖李家,让镇财政所管账,信用社管钱。工程款最后要镇长签字,财政所开转账支票才能提现。”经历过大风大雨的李豆罗在管钱的问题上毫不含糊。为避嫌,他还规定西湖李家的人可以打工,但不可包工程。
而他本人,不领一分钱工资,住林场的集体宿舍,一日三餐在食堂吃。有些人想来西湖李家看李豆罗的“别墅”,总是失望而归。
“不过,最大的感受是好欣慰。”几句牢骚后,李豆罗话锋一转,“是非终有日,公道自在人心。”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西湖李家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不久前被授予4A级景区。乡村旅游带动餐饮业和土特农产品销售,村民人人有事做,个个有钱赚。另外,每考取一名大学生,村集体给予5000元奖励,老人去世给予2000元丧葬补贴。
更让李豆罗欣慰的是,民风更加淳朴了:“村里只有上大学的,没有蹲大牢的;只有互相帮助的,没有打架闹事的;只有尊老爱幼的,没有不认爹娘的。”
“产业还没真正发展起来,过完春节大部分年轻人仍然外出经商、务工,西湖李家还只是个‘半空心村’。”谈到缺憾,李豆罗说,建设尚未扫尾,管理还没开头,产业没摸到头,“水只烧到70度,还差30度”。
“古村神韵,田园稻香,塘中莲藕,山间鹭翔,农家饭菜,湖边泳场。”为了心目中的西湖李家,李豆罗这位新乡贤还在继续努力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征集网-全球征集 ( 浙ICP备15014760号

GMT+8, 2025-11-8 01:11 , Processed in 0.06192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