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作品
Part 1 设计理念:该作品是由“数学与统计学院”英文缩写“SMS”、武大老图书馆、书页、无穷大符号、数字“1893”等元素组合造型。武大老图书馆既突出武汉大学特色,彰显数学与统计学科的深厚的历史底蕴。书本造型,体现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号作品
Part 2 设计理念:该作品是以武汉大学L0G0为基调,融入“数学首字母M、打开书本、六边形、同心圆”等元素,标识设计简洁明了,体现了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文化形象。整体采用同心圆,彰显着师生拼搏、团结向上、同心同德的精神;六边形的造型,突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打开书本,学院教育知识的特点。
三号作品
Part 3 设计理念:该作品是由字母S、字母M变形而成,增强师生及校友对学院的认同感、归属感。上方保留了原先武汉大学LOGO的上半部分建筑。为更好传承和弘扬学院文化,中间的S利用图书页数进行了变化。
四号作品
Part 4 设计理念:该作品是以武汉大学的樱花为标志外形,组成樱花花瓣的是数学mathematics的字母“M”,也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求和符号∑,也是武大的拼音首字母“W”,经旋转组成一朵武大樱花,象征数学的严谨性和灵活性,体现了数学学科、数学与统计学院的特色和学科内涵。中间的地球象征全球化的视野与广阔的天地。由量角器、三角尺和直尺变化为扬帆学海的帆船,寓意学海无涯、勇于探索、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求知精神。
五号作品
Part 5 设计理念:该作品是以π主体,融入了英文字母“S”和字母“T”,直观地体现出数学与统计的内涵,既代表了数学的精确与统计的严谨,又寓意着学科的交融与发展。
六号作品
Part 6 设计理念:该作品是以“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核心首字母S/M/S为设计核心延伸,同时有机融合数学统计模型元素、连接的纽带、凝聚的圆形等为基本设计元素通过抽象设计形象、简洁、大气、凝练、概括突显了“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品牌地域特色和主题文化内涵,整体采用圆形,周围中英文字环绕,体现和谐与团结的氛围,彰显“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发展底蕴和内涵特色。
七号作品
Part 7 设计理念:该作品是以数学和统计的英文缩写“M、S”为主体,同时将武大地标“老图书馆的剪影”、无限大符号、展开的书本和年份1893(续春秋、薪火相传)等元素有机融合,具有很强的品牌识别性,突出了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学院特色和学科内涵。色彩代表科研、育人、系统是数学与统计学院最具代表性的颜色,象征着发展与创新。
八号作品
Part 8 设计理念:该作品是以篆书“数”为基础,融合了“展开的书本”“交叉线条”“芯片”“印章”等元素,体现了数学与统计学院内涵,彰显学院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卓越的学术声誉。篆书“数”字,传达学院的名称,“数”部分交叉的线条,象征学院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也传达了学院注重“国际交流,深度合作”。像“展开的书本”,体现学院的“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的理念,又象征智慧、知识、成就、权威,体现学院为社会培养担当大任人才的办学责任;像“芯片”,体现了学院的数据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理念,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持续创新发展,构建现代化一流的学院;又像“印章”,体现学院“郑重承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院,又彰显了文化自信的使命担当。中心运用传统汉字和现代芯片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古今交融”的内涵;整体图形“内方外圆”,代表学院坚持“守正创新、圆梦统”发展方向。
九号作品
Part 9 设计理念:该作品外圈采用学校和学院名称的全称,以及学院英文名称全称。内圈采用的元素有:数学与统计学的英文首字母M(Mathematics)和S(Statistics)的变形,整体形似无穷大符号、莫比乌斯环,象征了学院发展生生不息、蒸蒸日上。S也是科学(Science)英文首字母,象征着学院师生孜孜不倦探索科学的精神。翻动的书页彰显出学校所倡导的办学、育人理念融为一体的时代特点。图形下方的1893与之呼应,代表了数学与统计学院走过的路悠久历程及不懈努力的精神,图案采用对称设计理念。
十号作品
Part 10 设计理念:该作品整体构成蜂巢(正六边形)造型,蜂巢是蜜蜂辛勤与智慧建造的家园,象征着学院有着蜜蜂般的勤劳品格,寓意师生勤劳肯干,团结奋斗,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学士帽的造型,象征着智慧、知识、成就、权威,体现学院为社会培养担当大任人才的办学责任,同时突出教书育人的特色。周围的中英文字环绕体现办学的和谐与团结的氛围,象征全体教职员工携手共赢、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十一号作品
Part 11 设计理念:该作品是由武汉大学首字母“W",数学首字母“M",统计学首字母"S"共同构成鼎的造型,鼎的稳重、庄严形象能够引导学生们学会沉稳内敛,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鼎在古代也曾是度量衡具象征数学,亦是统计学严谨庄重的象征符号。中心的字母S又可以看作无穷符号。底部是最初建院年份,颜色采用理性深沉的藏蓝和严谨的灰色。
十二号作品
Part 12 设计理念:该作品是由“数学”英文缩写“M”、条形统计图、武大老图书馆、数学符号“π”、书页、数字“1893”等元素组合造型。武大老图书馆既突出武汉大学特色,有彰显数学与统计学科的深厚的历史底蕴。书本造型,体现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三号作品
Part 13 设计理念:该作品来源是数学作为理科的基础,被誉为“科学的王冠”。LOGO将数学与统计学的英文首字母M和S组合成一顶王冠,以三颗明珠寓意学院的辉煌发展历史和远大前程(昨天、今天和明天)。对称的结构形态、等宽直线与圆形等几何图形表达出数学的美感与秩序感,M与S的形态联合。
十四号作品
Part 14 设计理念:该作品是采用圆形构图、融合“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核心字母M字”、武汉大学特色建筑、书本等元素结合而成。充分彰显学院底色,突显学院学科特点和文化内涵,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十五号作品
Part 15 设计理念:该作品整体成色偏暖色,看起来更为舒服。正中间的M采用莫比乌斯环的风格,将三维立体空间与莫比乌斯环相结合,展现了数学中极限、拓扑学、曲面等知识。而左上部分与右下部分的圆,分别指的是数学符号“因为”“所以”,这是无论哪个数学分支数学领域,都会涉及到的最最基本的数学符号,它代表着名为因果的逻辑关系,这组数学符号将一直被书写传承。最上面的三个字母是花写体的字母WHU,同时这个花写体也代表着数学中映射的花写符号;而最下面的数字1893,既指的是武汉大学建校之日,也指的是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建院之日。
十六号作品
Part 16 设计理念:该作品外环上为“WUHAN UNIVERSITY”英文字样,下为"数字与统计学院"字样。标志主体的核心元素源自繁体字“數”的艺术化变形。字形的左上角经过精心设计,笔画转化为数学与统计学院的英文缩写“M”和“S”。整体笔画走势简洁流畅,末端圆润,象征着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扎实求真、不断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在文字变形的右上角,巧妙融入了代表武汉大学的英文缩写“WHU”,进一步强化了学校的身份标识。标志下方的“1893”年份,代表着自强学堂的成立时间,也是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前身“算学门”创立的年份。这一数字不仅昭示着数学与统计学院悠久的历史背景,也象征着学院在岁月的流转中不断砥砺前行、不断创新发展。最后,环内底纹采用了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珞珈展翼歇山纹”,源自武汉大学早期历史建筑的标志性特征——歇山屋顶。这一纹理作为底纹,既传承了武汉大学的历史与文化,又表达了向上向深不断求是拓新的精神。
十七号作品
Part 17 设计理念:该作品主体部分是由Mathematics中的首字母“M”变形而来,也是樱顶院楼的形状,不仅展示了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学科特色,还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承。